后张法预应力施工工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制作构件并预留孔道
先浇筑水泥混凝土构件,在构件体内按预应力筋的位置留出相应的孔道。
张拉预应力筋
待构件的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5%以上后,在预留孔道中穿入预应力筋进行张拉,并利用锚具把张拉后的预应力筋锚固在构件的端部。
传递预应力
通过构件端部的锚具将预应力筋的预张拉力传给混凝土,使其产生预压应力。
灌浆
最后在孔道中灌入水泥浆,使预应力筋与混凝土构件形成整体,防止钢筋生锈,并提高结构的整体性能。
后张法预应力施工工艺分为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和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两种方法:
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
施工流程:
埋管制孔
浇筑混凝土
抽管
养护
穿筋张拉
锚固
灌浆
特点:
预应力筋与混凝土之间存在粘结力,依靠锚具阻止钢筋的弹性回弹,使截面混凝土获得预压应力。
设备简单,不需要张拉台座,生产灵活,适用于大型构件的现场施工。
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
施工流程:
预应力钢筋沿全长外表涂刷沥青等润滑防腐材料
包上塑料纸或套管(预应力钢筋与混凝土不建立粘结力)
浇筑混凝土养护
张拉钢筋
锚固
特点:
预应力筋与混凝土之间不建立粘结力,通过锚具直接传递预应力。
适用于需要较高预应力的场合,但施工工艺相对复杂。
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还需注意以下事项:
根据设计要求,预应力筋的制作和安装需要精确,确保预应力筋在孔道中的位置和长度符合设计要求。
张拉预应力筋时,应使用合适的张拉设备和工艺,确保预应力筋的张拉力和延伸率符合设计要求。
灌浆时要保证水泥浆的密实度,避免预应力筋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力不足。
施工过程中应进行严格的检查和测试,确保预应力结构的质量和安全。
后张法预应力施工工艺适用于各种需要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场合,特别是大型构件的现场制作,如桥梁、大跨度建筑等。通过合理的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可以有效地提高构件的承载能力和耐久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