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的“六义”包括三种诗歌形式和三种表现手法,它们分别是:
风:
指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大多来自民间,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真实生活和情感。内容涵盖爱情、劳动、风俗等,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特色。例如,《卫风·氓》通过女子的自述,展现了古代婚姻生活的种种。风的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雅:
分为“大雅”和“小雅”,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正声雅乐,多为贵族祭祀、宴享时的乐歌。内容多涉及政治得失、歌颂祖先功德等。例如,《大雅·文王》歌颂了周文王的功绩。
颂:
是宗庙祭祀的乐歌和史诗,具有较强的宗教色彩和庄严的氛围。例如,《周颂·清庙》用于祭祀周文王。
赋:
是一种直接陈述的表现手法,如《豳风·七月》中“七月流火,九月授衣”,平铺直叙地描绘了季节的变化和生活的场景。
比:
是通过比喻的方式来描绘事物,使其更加生动形象。例如,《卫风·硕人》中“手如柔荑,肤如凝脂”,以柔荑和凝脂比喻美人的手和皮肤。
兴:
则是借他物引出所咏之物,起到烘托氛围的作用。
综合来看, “风”是《诗经》六义中最精华的部分,因为它带有地方色彩,保存了大量劳动人民的口头创作,具有浓厚的民歌特色,内容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特色,语言朴素、鲜明,富于形象性,形式上多是四言成句,隔句用韵,富有节奏感和音乐感,同时多处出现章节的复叠,有一唱三叹的艺术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