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班工资的计算基数通常有以下几种确定方式:
劳动合同约定
如果劳动合同中明确约定了加班工资的计算基数,则应以该约定为准。
法定最低工资标准
如果劳动合同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则应以当地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作为加班工资的计算基数。
实际发放工资
劳动者实际发放的工资标准,包括基本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等,均可作为加班工资的计算基数。
集体合同约定
若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均未约定加班工资计算基数,则可以按照集体合同约定的加班工资基数及休假期间工资标准确定。
岗位正常出勤月工资的70%
在某些情况下,如果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均无法确定正常工作时间工资数额,则可以按照劳动者本人所在岗位正常出勤的月工资的70%确定加班工资基数。
其他调整因素
如果用人单位将本应计入正常工作时间工资的项目归入非常规性奖金、福利性、风险性收入等项目中,导致正常工作时间工资数额减少,则可以按照实际收入的70%进行适当调整。
建议
明确约定: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应尽量在劳动合同中明确约定加班工资的计算基数,以避免后续争议。
遵循法律规定:无论采用何种计算方式,都应确保加班工资不低于当地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
记录管理:用人单位应建立完善的加班审批和记录管理制度,确保加班的合法性和真实性,并在争议发生时提供准确的证据。
这些规定和解释旨在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确保加班工资的公平计算。用人单位在实际操作中应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确保加班工资的合法合规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