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具体来说,诈骗行为包括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根据司法解释,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此外,具有以下情节的,可以酌情从严惩处:
1. 通过发送短信和拨打电话或者利用互联网、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等发布虚假信息,对不特定多数人实施诈骗的;
2. 诈骗法人、其他组织或者个人急需的生产资料,严重影响生产或者造成其他严重损失的;
3. 诈骗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救济、医疗款物,造成严重后果的;
4. 挥霍诈骗的财物,致使诈骗的财物无法返还的;
5. 使用诈骗的财物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
6. 曾因诈骗受过刑事处罚的;
7. 导致被害人死亡、精神失常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
8. 具有其他严重情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