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心情网-为你提供各类经典名言与文案句子

成本法与权益法的区别

权益法和成本法是两种不同的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它们的主要区别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定义与核算基础

成本法:长期股权投资按投资的实际成本计价,只有当企业增加对外长期投资时才增加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成本法通常适用于投资企业能够对被投资企业实施控制的情况,例如,对子公司的投资,通常占股在50%以上。

权益法:投资企业以初始投资成本计量投资后,根据持有期内被投资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变化,按照被投资企业所有者权益份额调整投资账面价值的方法。权益法更多地被用于对合营、联营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核算,这类投资通常占股在20%至50%之间。

投资收益的确认

成本法:在被投资企业宣告发放现金股利时直接确认为投资收益,增加当期利润。成本法下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一般保持不变,除非追加或收回投资。

权益法:在被投资企业宣告发放现金股利时冲减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不直接影响投资收益,只有被投资单位实现净利润等情况时,才会按持股比例确认投资收益。

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的调整

成本法:除追加或收回投资等情况外,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一般保持不变。

权益法:随着被投资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变动而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并确认相应的投资收益或亏损。当被投资企业盈利时,投资企业需要按照应享有的份额增加“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并确认投资收益;当被投资企业亏损时,投资企业需要按照应承担的份额减少“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并确认投资损失。

适用范围

成本法:适用于企业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的长期股权投资,或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且在活跃市场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

权益法:适用于企业对被投资单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长期股权投资,即对合营企业或联营企业的投资。

会计处理

成本法:在取得投资时,按实际成本确认账面价值。在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股利时,确认投资收益。实现净利润或净亏损不做会计处理。

权益法:在取得投资时,按投资企业在被投资企业享有的权益份额进行初始计量。后续计量中,根据被投资企业的经营情况进行权益调整,并确认相应的投资收益或损失。

总结:

成本法和权益法在定义、核算基础、投资收益确认、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调整、适用范围及会计处理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成本法更适用于控制情况下的投资,而权益法适用于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情况下的投资。两种方法在投资收益和账面价值的调整上也有不同的处理方式。

上一篇上一篇:国有资产流失

下一篇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