棚改货币化安置政策是指政府为了改善棚户区居民的住房条件,通过直接支付货币补偿的方式,让居民在市场上自行购买住房的政策。以下是这一政策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政策目标
解决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的住房问题。
改善居民的居住环境和城市形象。
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
实施方式
政府组织购买:搭建房源信息平台,通过发放“购房券”引导居民购买。
政府集中采购:按照政府采购程序购买商品住房用于安置。
直接货币补偿:居民自行在市场上购买、租赁住房或用于其他支出。
补偿标准
补偿金额不低于类似房地产的市场价格。
补偿内容包括房屋价值、搬迁费、临时安置费、停产停业损失补偿等。
资金保障
开发性、政策性金融机构提供专项借款。
地方政府发行专项债券筹集资金。
商业银行根据项目评估结果提供贷款。
政策调整
商品住房库存不足、房价上涨压力大的地方,可取消货币化安置优惠政策。
商品住房库存量较大的地方,可继续推进货币化安置。
居民选择
居民可根据个人喜好和需求,自主选择房型和地点。
补偿模式由实物安置和货币安置并重转向货币化安置优先。
社会影响
提高了居民的住房满意度和幸福感。
有助于消化存量商品房,促进房地产市场稳定。
法律依据
《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规定了补偿的范围和标准。
以上是棚改货币化安置政策的主要内容。这一政策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根据地方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以确保政策的有效性和公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