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遥古城,位于中国北部山西省的中部,始建于西周宣王时期(公元前827年—前782年),明洪武三年(1370年)重建和扩修,距今已有2700多年的历史。它是中国汉民族地区现存最为完整的古城,也是中国境内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古代县城。整座城池宛如乌龟向南爬行,因此有“龟城”之称。
平遥古城由城墙、店铺、街道、寺庙、民居等共同组成一个庞大的建筑群,整座城池对称布局,以市楼为轴心,以南大街为轴线,形成左城隍、右衙署,左文庙、右武庙,东道观、西寺庙的封建礼制格局。城内街道格局为“土”字形,整体布局遵从八卦方位,由四大街、八小巷、七十二条蚰蜒巷构成八卦图案,南大街、东大街、西大街、衙门街和城隍庙街形成干字型商业街。
平遥古城是中国汉民族城市在明清时期的杰出范例,它保存了其所有特征,而且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中为人们展示了一幅非同寻常的文化、经济、社会及宗教发展的完整画卷。平遥古城内的街道商铺都体现历史原貌,设计布局体现了明清时期城市规划理念和形制分布,展示了五个世纪以来中国建筑风格和城市规划的演变,被称为研究中国古代城市的活样本,在建筑、宗教、商业、民俗、民间艺术上具有丰富且独特的价值。
平遥古城内的重点民居,系建于公元1840~1911年之间。民居建筑布局严谨,轴线明确,左右对称、主次分明、轮廓起伏,外观封闭,大院深深。精巧的木雕、砖雕和石雕配以浓重乡土气息的剪纸窗花、惟妙惟肖,栩栩如生,集中体现了公元14至19世纪前后汉民族的历史文化特色,对研究这一时期的社会形态、经济结构、军事防御、宗教信仰、传统思想、伦理道德的人类居住形式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平遥古城不仅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世界文化遗产和国家5A级旅游景区。1997年12月,平遥古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是目前我国唯一以整座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的古县城。
总的来说,平遥古城是中国古代城市的杰出代表,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艺术和科学价值,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形态、经济结构、军事防御、宗教信仰、传统思想、伦理道德等方面的重要实物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