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奶事件的来龙去脉可以总结如下:
企业引入外资并签订对赌协议
太子奶为实现上市计划,于2006年引入英联、高盛、摩根士丹利等三大投行,并签订了7300万美元的投资合同。同时,李途纯以个人名义担保,向花旗银行牵头的6家国际财团借到5亿元人民币无抵押、无担保的低息贷款。双方还签订了一项对赌协议,规定如果太子奶的业绩增长未能超过50%,李途纯将失去手中61.6%的股权。
金融危机和三聚氰胺事件的影响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紧接着“三聚氰胺事件”爆发,虽然太子奶从未使用过三聚氰胺,但仍被波及。这些事件导致市场滑坡,债主临门,太子奶的资金链出现严重问题。
资金链断裂与破产危机
花旗银行和高盛等三大投行在太子奶资金链紧张时,不仅没有提供支持,反而要求提前还贷,导致太子奶的部分厂房和土地被抵押。最终,太子奶集团陷入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并于2008年8月宣布破产。
政府托管与司法问题
2009年,株洲当地政府设立高科奶业公司,托管“太子奶”。然而,有证据显示,高科奶业在托管期间存在无偿使用太子奶资产、侵吞资金等行为。李途纯在2010年被株洲市公安局刑事拘留,15个月后无罪开释,并实名举报株洲原副市长肖文伟是“太子奶冤案”的幕后黑手。
企业破产重整与后续
太子奶破产后,进行了破产重整。三元股份以7005.4万元的价格竞得太子奶40%股权。尽管如此,太子奶的经营状况并未得到根本改善,仍面临大量债务和亏损。
总结来说,太子奶事件是一起涉及企业融资、对赌协议、金融危机、司法不公等多个复杂因素的破产事件,最终导致企业倒闭和创始人李途纯的冤案。事件背后还隐藏着官场的腐败和司法不公,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和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