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这一方向在多个重要文件和论述中得到了明确的阐述: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这是国有企业改革的中心环节和方向。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企业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政府不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同时企业也不能不受所有者约束,损害所有者权益。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国有企业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
这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要求。通过明确产权关系,实现权责明确,推动政企分开,以及提高管理水平,国有企业能够更好地进行市场化运作,提高竞争力。
推进国有企业战略性改组:
包括调整国有经济布局,推动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推进企业调整重组,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做强做大。同时,实行抓大放小,着力培育实力雄厚、竞争力强的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放开搞活国有中小企业。
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
通过建立有效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同时提高国有企业的运营效率。
加强和改善企业管理:
强化企业管理,提高科学管理水平,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内在要求。国有企业需要通过加强管理制度建设,采用现代管理技术,提高管理效率,实现扭亏增盈,提高市场竞争力。
推动国有企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适应全球产业结构调整的大趋势和国内外市场需求的变化,国有企业需要加快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掌握核心技术,发挥先导作用,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培养高素质的经营管理者队伍:
深化国有企业人事制度改革,坚持党管干部原则,改进管理方法,建立对经营管理者培养、选拔、管理、考核、监督的办法,建立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提高经营管理者的素质和能力。
综上所述,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通过产权改革、管理创新、战略性改组、监管体制完善等多方面措施,使国有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市场主体,从而提高国有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和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