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算考核管理办法是企业内部为了确保预算的有效执行,并对预算管理工作的效果进行评价和监督的一种制度。以下是预算考核管理办法的要点:
目的
健全公司预算管理体系
推进预算管理工作不断完善
加强预算工作的准确性、及时性、严肃性及权威性
建立预算管理工作的评价机制
适用范围
适用于参与公司预算管理工作的部门及相关岗位
是公司绩效考核方案的有效补充
是公司经营业绩考核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考核内容
预算编制考核:考核预算编报资料的及时性、完整性、科学性、合理性。
预算执行考核:考核预算执行的进度、合规性和有效性。
预算调整考核:考核预算调整的及时性和程序的正确性。
预算分析考核:考核预算执行结果的分析能力。
考核指标
共性指标:包括预算编制准确性、预算执行进度、预算调整及时性、预算决算完整性等。
个性指标:根据各部门、各单位业务特点和工作重点设置。
考核程序
自评:预算绩效管理主体自我评价。
复评:上级财政部门对下级财政部门、预算部门进行复评。
评价结果运用:作为预算安排、资金分配、政策调整的重要依据。
考核结果及应用
考核结果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
对考核结果为优秀的预算绩效管理主体给予奖励。
对考核结果为不合格的预算绩效管理主体进行整改。
预算审计
定期组织预算审计,纠正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
预算年度终了,向董事会或经理办公会报告预算执行情况。
预算信息公开
将预算信息公开透明,接受内部和外部的监督。
预算奖惩
根据预算考核结果,对预算执行好的部门或个人给予奖励。
对预算执行差的部门或个人进行惩罚。
预算管理考核办法
遵循客观公正、突出重点、指标考核、绩效挂钩的原则。
考核分为季度考核和年度考核。
考核内容包括预算指标考核、预算工作质量考核。
考核结果纳入绩效考核,影响奖惩。
以上是预算考核管理办法的概要,具体实施时可能需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