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三”这个称呼并不是印度人自己使用的,而是在英语中,特别是英联邦国家,特别是英国,由于历史原因,一些印度移民和工人在英国殖民时期被当地人用这个简称来称呼,尤其是在劳工市场。这个绰号的由来并非源自印度人本身,而是由于语言沟通的局限和为了便于与工人交流,英国人可能会简略地用“Sahib”(先生)或“Sahib ji”(先生先生)称呼他们,后来这个词可能会被误读或简化为“Sah”或“Sahji”。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在英语俚语中变得流行,但并不表示尊重,而是带有一定的贬低或歧视意味,是一种非正式且不礼貌的称呼。正式场合下,印度人应被尊重地称为“印度人”或具体的称呼如“先生”、“女士”等,以体现礼貌和文化尊重。
此外,“印度阿三”这个称呼还与上海有关。在旧社会的租界,需要负责维护秩序的警察,这些警察白人不愿意干,汉人不懂英语干不了,于是就找了懂一些英语的印度人来做,这些人就被称作Sir。上海人喜欢在一个称呼前加上前缀“阿”,于是就有了“阿Sir”的称呼,这个听起来就是“阿三”。
总的来说,“阿三”这个称呼是一种带有贬义和歧视意味的称呼,起源于英国殖民时期对印度劳工的简略称呼,并随着时间推移在上海等地流传开来。在正式场合,应尊重地称呼印度人为“印度人”或其他适当的称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