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验收标准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材料要求
混凝土垫层使用的水泥、陶粒、砂子等材料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及施工验收规范的规定。混凝土垫层的材质、强度、密实度等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要求。
施工过程质量控制
混凝土结构施工现场质量管理应有相应的施工技术标准、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施工质量控制和质量检验制度。混凝土结构施工项目应有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技术方案,并经审查批准。
浇筑混凝土前,柱根部施工缝处应先铺5cm厚与混凝土配合比相同的水泥砂浆或细石混凝土。
养护与检查
浇水次数应能保持混凝土处于湿润状态,养护用水应与拌制用水相同。采用塑料布覆盖养护的混凝土,其敞露的全部表面应覆盖严密,并应保持塑料布内有凝结水。也可涂刷养护剂。
在混凝土强度达到1.2N/mm²前,不得在其上踩踏或安装模板及支架。观察和检查施工记录。
质量要求
清水混凝土质量要求:
表面平整度允许偏差不大于3mm,表面垂直度偏差不大于3mm。
色泽均匀,混凝土颜色基本一致,距构件5m远肉眼看不到明显色差。
表面光亮洁净,无油污、锈斑、粉化物等沾污,无明显突起物、流淌和冲刷痕迹。
无明显外观缺陷,如跑模、涨模、孔洞、露筋、蜂窝、夹渣、疏松等。
无明显裂缝,宽度不大于0.1mm或长度不大于100mm。
尺寸准确,截面允许偏差小于3mm,阴阳角的棱角整齐,阳角方正。
形状规整,梁、柱、楼板的交接线顺直规矩,线角清晰,交接线无杂物,起拱线平顺,预留孔洞洞口整齐,通长线条顺直。
埋件整齐,位置准确、平整,无明显凹陷或突起,凹陷的允许偏差不大于3mm。
验收流程
混凝土工程质量验收应分批进行,同一验收批的混凝土应用强度等级相同配合比和生产工艺基本相同的混合混凝土组成。
验收流程包括内在质量(抗压强度、抗折强度、抗冻性、抗渗性、抗氯离子渗透性和钢筋保护层厚度等)、表面质量和外形尺寸质量三大方面。
检验批的质量验收应包括实物检查和资料检查,并应符合主控项目的质量经抽样检验应合格,一般项目的质量经抽样检验应合格,一般项目当采用计数抽样检验时,合格点率应达到80%及以上,且不得有严重缺陷。应具有完整的质量检验记录,重要工序应具有完整的施工操作记录。
结构实体检验
结构实体检验主要针对涉及混凝土结构安全的有代表性的部位进行,包括混凝土强度、钢筋保护层厚度、结构位置与尺寸偏差。
结构实体检验应由监理单位组织施工单位实施,并见证实施过程。施工单位应制定结构实体检验专项方案,并经监理单位审核批准后实施。除结构位置与尺寸偏差外的结构实体检验项目,应由具有相应资质的检测机构完成。
这些标准确保了混凝土工程的质量,从材料选择、施工过程到最终验收,每个环节都有明确的要求和检验方法,以保证混凝土结构的强度、耐久性和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