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节日及其风俗如下:
春节:
农历正月初一,也被称为农历新年。春节的习俗包括拜神祭祖、贴春联、放鞭炮、吃团圆饭、守岁、压岁钱、拜岁、拜年、舞龙舞狮、祭祖、烧炮竹、烧烟花、游神赛会、年例、押舟、祈福、庙会、游锣鼓、上灯酒、赏花灯等。
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五,也被称为上元节。元宵节的习俗包括赏花灯、吃元宵(汤圆)、猜灯谜、放烟花等。此外,不少地方还会增加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民俗表演。
清明节:
公历4月4日或5日。清明节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人们会携带酒食、鲜花、纸钱等物品前往祖先墓地祭拜。此外,清明节还有踏青、放风筝等习俗。
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古代伟大诗人屈原,习俗包括赛龙舟、吃粽子、挂艾叶和穿五彩线等。
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主要习俗包括赏月、吃月饼、点灯笼等。
重阳节:
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又称敬老节、登高节,习俗包括登高赏秋、插茱萸、向老人献上祝福和敬意等。
冬至:
公历12月21~23日。冬至节的传统习俗包括吃饺子、祭祀祖先等。
除夕:
农历十二月廿九或三十。除夕是农历年的最后一天,习俗包括吃团年饭、守岁、贴春联、放鞭炮等。
这些节日及其风俗反映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丰富多样的社会生活,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精神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