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话文学之所以流行,主要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社会节奏快速:
现代生活节奏加快,人们倾向于简单、直接的表达方式。废话文学正好符合这种需求,它不需要读者花费太多时间去思考,只需一读而过,给人一种轻松愉快的阅读体验。
网络匿名性和距离感:
在网络上,人们可以更加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而不必担心被他人评价或指责。因此,一些人选择用废话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态度,以此来宣泄情绪或引起他人的注意。
幽默机制:
废话文学掌握着幽默的秘诀,通过构建失谐(即重复+差异)来搞笑。无论是脱口秀中的call back还是相声中的埋包袱,都是在利用语义重复来制造幽默效果。
内容的万能性:
废话文学的内容可以随着所在的主题改变而改变,可以出现于任何地方,不需要进行过多的思考就能直接使用。这种内容的万能性使得它能够迅速适应不同的社交场合和话题。
强烈的互动性:
网络废话在较多的场合能够达到“有求必应”的效果,只要说出去了就会有人回复或者点赞,让发言人通过收获点赞与评论产生短暂的认同感。
较低的原创性:
废话文学的创作成本低,留言迅速,能位于“前排”这种显眼之处,让更多人看到自己的留言。当网友们发现废话梗即使没有意义,只需复制粘贴,也依然能够得到其他人的评论互动与点赞,流行就悄然开始流行。
低密度信息带来的快感:
低密度信息具有短、平、快的特性,几乎不需要耗费脑力解构即能带来短促的快感。大脑通过接触低密度信息分泌多巴胺生成短促快感,在快感的支配下就有了继续接触同类信息再次获取快感的动力。
社交需求:
废话文学迎合了年轻人的社交需求,兼具趣味性和分享性并杂糅着些许戏谑,成为新的社交辞令。在社交媒体时代,玩梗成为社交快捷键,废话文学能迅速发酵流行。
反常规的语言表达:
废话文学是一种网络交流中所诞生新颖的、反常规的语言表达方式,打破人们既有的认知储备,造成一种出其不意的效果,具有强烈的感染性和娱乐性。
模因的传播:
废话文学作为一种文化现象,通过模仿、复制和传播,在社交媒体上迅速扩散,成为一种广泛流行的语言模因。
综上所述,废话文学的流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社会节奏、网络环境、幽默机制、内容特性、社交需求以及文化模因的传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