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校包就业可能涉及以下几种套路:
虚假宣传:
一些培训机构或学校可能会夸大其就业率,声称与知名企业有合作,制造虚假的成功案例和广告吸引学生。
不合理的培训内容:
为了快速培训,一些培训机构可能设置过于简单、浅显的课程,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无法提供实用的技能和知识。
假就业推荐与收费:
培训机构可能承诺安排就业,并要求学生支付高额的介绍费或服务费用,而实际上提供的就业信息可能是虚假的。
低工资与长期合同:
与企业签订合同可能要求学生在毕业后长期为企业工作,且工资较低。如果学生提前离职,可能需要支付违约金或扣留毕业证。
贷款诱导:
一些机构可能诱导学生借贷参加培训,利用学生急于找到工作的心理。
实际就业情况不明:
尽管一些学校声称与多家企业有合作,但实际的就业情况可能并不如宣传的那样美好,有时甚至涉及虚假招聘。
选择职业院校时,应该全面考察学校的就业情况,谨慎对待“包就业”的承诺,并留意可能存在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