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阳冰篆书三坟记是大篆还是小篆?
小篆 作为小篆大家李阳冰代表作之一,《三坟记》立于唐大历二年(公元767年),碑文叙述的是立碑人唐代李季卿迁葬他三个哥哥的事情。
三坟记的书法特点?
《三坟记》的书法特点主要体现在其刚劲有力的笔法和端庄稳重的布局上。作为一部历史文献,其书法风格渗透着古朴、自然的气息,字迹工整、端庄稳重,线条流畅,笔法刚劲有力,勾勒出古代先贤的豪迈与风采,彰显出历史文献的尊严和庄重。 整体布局端庄稳重,注重结构和谐,增加了阅读的愉悦感和美感。这种大气磅礴的书法风格,充分展现了古代文献的神韵和内涵,也使得《三坟记》书法在历史文献书法中独树一帜。
李阳冰以篆书三坟记,原石现已无存,今保存在西安碑林中的石碑,是宋代时重刻的。共23行,行20字。清代孙承泽在《庚子销夏记》中说:“篆书自汉、秦之后,李阳冰被称之为第一手。今天我们所看到的《三坟记碑》矩法森森,实在是难以有人能比得上他。
三坟记的艺术风格?
作为小篆大家李阳冰代表作之一,《三坟记》立于唐大历二年(公元767年),碑文叙述的是立碑人唐代李季卿迁葬他三个哥哥的事情。 李阳冰的小篆师法秦相李斯,但是和李斯的秦刻石相比,《三坟记》的风格明显不同,我们以秦李斯《峄山碑》为参照,来比较一下二者的异同。 书法审美的第一要素是线条,线条也是书法美的起源,“线条比色彩更具有审美性质”。中国书法与其说是汉字不如说是线条。 视觉上,《三坟记》线条与《峄山碑》都是圆起圆收、粗细均匀、首尾一致、形如玉箸。这是“玉箸篆”名字的由来。 《峄山碑》与《三坟记》在线条上的不同点,最显著的是转折处的处理。像《三坟记》“之”字右半边的这种线条方折的处理,在《峄山碑》中是没有的,而“之”字左半边的转折弧线也被李阳冰“截弯取直”,变成略带弧度的“直线”,书写起来无疑更加简便。 李阳冰将“圆转”改为“方折”,应该是取法了汉篆,而且更进一步,将“直角”搭接改为“锐角”搭接。 也许是为了凸显方折之“方”,《三坟记》的弧线也被李阳冰改造的更加的“圆”,相比《峄山碑》,弧度更大。 纵观《三坟记》的所有的“口”、“日”、“目”等包围结构,几乎均为“上平下尖”的陀螺形。 也许是为了凸显方折之“方”,《三坟记》的弧线也被李阳冰改造的更加的“圆”,相比《峄山碑》,弧度更大。 《三坟记》线条雍容婉曲、遒劲有力;结体均衡对称、严谨工整。 清孙承泽云:今观《三坟记》,运笔命格,矩法森森,诚不易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