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树节的由来可以追溯到中国的近代历史。其确立与孙中山先生有着密切的关系,他不仅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早意识到森林重要性的政治家,也是积极倡导植树造林的人之一。
孙中山的倡议
孙中山在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时,非常重视林业建设,并设立了农林部,主管全国林业行政事务。
1914年11月,他颁布了我国近代史上第一部《森林法》。
1915年7月,政府又规定将每年的清明节定为植树节,以动员群众植树造林。
植树节的确立
1920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后,人们为了纪念他提倡植树造林的功绩,决定将他的逝世日——3月12日定为植树节。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病逝后,国民政府将3月12日定为“总理逝世纪念植树式”,简称“植树节”。
1928年,国民政府为纪念孙中山逝世三周年,将植树节改为3月12日,并在南京东郊中山陵举行了第一次“国父逝世纪念植树仪式”。
中国的植树节
1979年2月23日,中国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决定,将每年的3月12日定为中国的植树节,以鼓励全国各族人民植树造林,绿化祖国,改善环境,造福子孙后代。
1984年9月,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七次会议通过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规定:“植树造林、保护森林是公民应尽的义务”,从而把植树造林纳入了法律范畴。
国际植树节
植树节不仅在中国有重要意义,世界上许多国家也设立了植树节,日期各不相同,主要是为了宣传森林效益,动员群众参加义务造林活动。
通过以上历史背景可以看出,植树节不仅是纪念孙中山先生的重要节日,也是全球范围内推动绿化和环保的重要活动。每年的3月12日,中国各族人民都会积极参与植树造林,以实际行动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美丽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