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节的设立是为了肯定教师对教育事业所做出的贡献,并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下面是中国教师节的历史沿革:
古代尊师传统
公元前11世纪的西周时期,已有“弟子事师,敬同于父”的说法,表明尊师重教的传统。
汉晋时期,农历八月二十七日的孔子诞辰,皇帝会举行祭孔仪式。
近代教师节提议
1931年,邰爽秋、程其保等教育家提议将6月6日定为教师节,虽未被国民党政府承认,但在中国各地产生了影响。
1939年,国民党政府将孔子诞辰日(9月28日)定为教师节,但未在全国推行。
新中国成立后的教师节
195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和中华全国总工会将5月1日国际劳动节定为教师节,但因缺少特指性,效果不佳。
现代教师节的设立
1981年,政协委员联名提议设立全国教师节。
经过多年讨论和筹备,1985年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设立教师节的议案,决定每年的9月10日为教师节。
1985年9月10日成为中国第一个教师节。
教师节的设立背景还包括80年代初期知识分子地位的提升,以及社会对教师地位和作用的重新认识。这一天,人们通过各种方式向教师表达感激之情,如送花、写贺卡、举行庆祝活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