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望》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诗作,其写作背景如下:
创作时间:
《春望》创作于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年)春。
历史背景:
安史之乱爆发后,长安被安禄山叛军占领,杜甫在投奔唐肃宗的途中被俘,并被迫留在了沦陷后的长安。
创作情境:
杜甫在春天眺望长安城,眼前的萧条零落景象让他深感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人民苦难的同情。诗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一句,既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春光的感叹,又暗含了对国家破败的悲痛。
情感表达:
诗中“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则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感时伤怀的高尚情感。
综上所述,《春望》是杜甫在安史之乱期间,被俘并身处沦陷区长安时所作,诗中充满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人民苦难的同情,展现了他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