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节的由来主要与 纪念春秋时期的忠臣介子推有关。介子推在晋国公子重耳流亡期间,曾割股啖君,帮助重耳度过艰难时刻。后来,重耳成为晋文公后,介子推却选择隐居绵山,拒绝接受封赏。晋文公为了迫使其出山,下令放火烧山,介子推最终被火焚而死。为了纪念这位忠臣,晋文公下令在介子推死难之日禁火寒食,由此形成了寒食节。
此外,寒食节也与古代改火习俗有关。在初春季节,人们会熄灭旧火,重新钻燧取火,以防火患。在这段无火的时间内,人们只能吃冷食,因此得名“寒食节”。
随着时间的推移,寒食节逐渐融合了纪念介子推和古代改火习俗两种文化内涵,成为一个既有感恩忠臣之意,又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传统节日。在寒食节期间,人们会进行祭祀、踏青等习俗活动,吃冷食,以此表达对先人的怀念和对自然的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