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代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以下是关于李白的一些历史故事:
早年天才与任侠时期
李白出生于701年,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他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十五岁开始撰写诗赋并获得社会名流认可。
李白受道家思想影响,好剑术,喜任侠,与道士交往密切,渴望寻仙访道。相传他周岁抓周时抓了本《诗经》,七岁时以“李花怒放一树白”诗句得名“李白”。
蜀中读书与初入长安
李白在蜀中读书期间,结识了许多社会名流,并开始从事社会干谒活动。他多次上书请求引荐,但未能如愿,还遭人毁谤。
开元十八年(730年),李白第一次入长安,隐居终南山,结识张垍等人。希望得到援引,但愿望落空,后又游历多地。在各地结交了孟浩然、李邕、汪伦等好友,与杜甫更是结下深厚友谊。
名震京城时期
天宝元年(742年),经道士吴筠推荐,李白被唐玄宗召入京城供奉翰林,受到玄宗宠幸。他创作了《宫中行乐词》、《清平调》等作品,但只是被当作御用文人,难以施展政治抱负。
李白在长安期间,因要求高力士为其脱靴,得罪了权贵,被疏之。后来,他因参与永王李璘谋反作乱,被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途中遇赦。
晚年漂泊与逝世
乾元二年(759年),朝廷因关中遭遇大旱,宣布大赦,李白获得自由。他随即顺着长江疾驶而下,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如《早发白帝城》。
上元二年(761年),李白因病返回金陵,生活窘迫,投奔了在当涂做县令的族叔李阳冰。上元三年(762年),李白病重,在病榻上把手稿交给了李阳冰,赋《临终歌》而与世长辞。关于李白之死,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主要有醉死、病死和溺死三种说法。
李白的一生充满了对自由的向往和对理想的追求,他的诗歌以豪放、奔放著称,影响了后世无数诗人。他的故事和诗歌一样,永远流传在人们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