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节的来历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古代尊师传统
尊师重教是中国的优良传统,早在公元前11世纪的西周时期,就提出了“弟子事师,敬同于父”的理念。
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留下了“有教无类”、“温故而知新”、“学而时习之”等一系列至理名言,被尊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近代教师节的设立
1931年,教育家邰爽秋、程其保等在南京中央大学集会,提议将6月6日定为教师节,称为双六节,但未得到国民党政府承认。
1939年,国民政府将教师节改为8月27日,即孔子诞辰日,并颁发《教师节纪念暂行办法》,但未在全国推行。
现代教师节的确定
195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和中华全国总工会曾商定将教师节与“五一”国际劳动节合并,但最终未能实行。
1985年1月21日,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决定将每年的9月10日定为中国的教师节,这一决定标志着教师有了自己的节日。
教师节的意义
教师节的设立是为了向辛勤耕耘在教育事业的教师们表达敬意和感激,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
每年的教师节,学校会为学生颁发奖金、证书,学生也会给老师送上礼物、贺卡,表达对老师的真挚祝福和感谢。
综上所述,教师节的来历与中国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紧密相关,经历了多次变迁,最终在1985年确定了每年的9月10日为中国教师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