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代电子计算机,也称为晶体管计算机,是 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出现的一种计算机。它使用 晶体管作为逻辑元件,取代了第一代的真空管。第二代计算机的主要特征包括:
硬件方面:
使用晶体管作为逻辑元件,磁芯材料用于存储器。这使得计算机体积小、重量轻、发热少、耗电省且速度快。
软件方面:
开始使用高级程序设计语言,如FORTRAN、COBOL和Ada,提高了计算机的工作效率。
存储器:
普遍采用磁心存储器作为内存,并使用磁盘与磁带作为辅助存储器,使得存储容量增大,可靠性提高。
体系结构:
出现了许多新的特性,如变址寄存器、浮点数据表示、中断和I/O处理等。
编程语言:
汇编语言逐渐被高级语言取代,高级语言的应用使得编程更加灵活和高效。
操作系统:
随着技术的发展,操作系统也开始出现并发展,进一步提升了计算机系统的功能和应用范围。
第二代电子计算机的出现是计算机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奠定了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基础,并为后续的集成电路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发展铺平了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