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利钦对苏共的恨有多方面的原因:
经济和社会状况:
叶利钦认为苏联的经济和社会状况非常糟糕,重工业和军事工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过大,导致人民生活水平低,社会秩序混乱。他通过改革发现,只有彻底打破苏联的社会制度和分配方式,才能拯救苏联。但由于苏共的教条政策,经济濒危,人民生活水平下降,体制僵化,这使叶利钦对苏共产生了强烈的反感。
个人经历:
叶利钦有一个被苏联伤害过的童年。他的爷爷在农业集体化运动中被没收土地并迁徙,大饥荒时家庭生活困苦。叶利钦亲身经历了底层的艰辛和高层的奢华特权,感受到了来自他们的欺压。这些经历在他的人生性格和观念养成期刻下了对苏联的恨,并立下了改变一切的志向。
对苏联模式的绝望:
叶利钦在晚年回忆中对苏联深恶痛绝,认为苏联的官僚阶层贪得无厌,阶级矛盾尖锐,国家乌烟瘴气。他看到苏联模式已经发展不下去,未来必将是毁灭。因此,他对苏联的未来感到绝望,认为不打破苏联,国家无法挽救。
被西方忽悠:
叶利钦认为自己在西方的影响下,对苏联的体制产生了怀疑,并希望摆脱苏联的控制,实现自己主导的改革。他受到西方思想的渗透,向往美国等国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
政治野心:
叶利钦的政治野心也是他反对苏共的一个重要原因。他通过改革逐渐积累权力,最终成为俄罗斯总统,实现了从底层到权力顶点的转变。在这个过程中,他对苏共的恨和反对成为他推动改革的重要动力。
综上所述,叶利钦对苏共的恨是由多种因素交织而成的,包括经济和社会状况的恶化、个人经历的创伤、对苏联模式的绝望、被西方的影响以及个人的政治野心。这些因素共同促使他领导人民反对苏联共产党,最终导致苏联的解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