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库全书》是 清代乾隆时期编修的一部大型丛书,也是中国古代史上最大的一部丛书。全书分为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它并非由单一作者完成,而是由众多学者参与,总纂官是纪昀,同时得到了多位著名学者如姚鼐、陆锡熊等人的协助。编集历时十三年,于1787年完成,共收录古籍3500余种、79300余卷、36000余册,约8亿字。
《四库全书》的编纂背景是乾隆时期的“文字狱”,在文化高压下,许多书籍被毁,乾隆皇帝为了保存和传承文化,亲自组织了这一庞大的文化工程。全书按照中国古代图书分类法分为经、史、子、集四部,其中:
经部:收录了儒家经典,包括《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等,以及一些与经学相关的著作。
史部:收录历代史书和地理方面的书籍。
子部:收录诸子百家著作和类书。
集部:收录诗文词总集和专集等。
《四库全书》的编纂过程历时十三年,先后抄写七部,分藏于北京紫禁城文渊阁、辽宁沈阳文溯阁、圆明园文源阁、河北承德文津阁、扬州文汇阁、镇江文宗阁和杭州文澜阁。这部丛书不仅保存了丰富的文献资料,而且对中国古典文化进行了系统、全面的总结,呈现出了中国古典文化的知识体系,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