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放线是建筑施工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定位、尺寸和形状。以下是测量放线的基本工艺步骤:
施工准备
处理障碍物:清除施工区域内的地上地下障碍物,完成“三通一平”工作。
确定测量控制点:设置专职测量员负责全场测量定位放线工作,并准备相应的测量仪器,如经纬仪、水准仪等。
测量放线步骤
确定基准点:
根据施工图纸和现场实际情况确定基准点,作为测量放线的起点。
设置控制点:
根据设计图纸,在施工现场设置控制点,如桩点、水准点等,并确保这些点闭合,以便于后续测量。
放样定位:
使用经纬仪、水准仪等仪器,按照设计图纸进行放样定位,包括建筑物的轴线、标高、边线等。
标记桩点:
在中心线上打百米桩、变坡桩及转角桩,并注明相应的桩号、高程及角度等信息。
复核与记录:
测量人员必须履行复核制度,并做好原始记录。测量完成后,及时请监理工程师验桩、验线,合格并签字后方可进行下步工序。
处理特殊位置:
在线路与地下障碍物交叉处作出标记,标出里程、障碍埋深、尺寸等信息。
放线方法
龙门板定位尺量放线:在建筑物基础外四周打桩、架设龙门板,拉施工线,使用钢尺和勾股定理进行放线。
仪器测量放线:使用经纬仪或全站仪根据图纸已知的控制点或现场确定的控制点进行测量确定轴线的具体位置。
注意事项
精度要求:确保测量精度符合要求,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和规范进行施测。
仪器校准:所有测量仪器在使用前必须经过检定和校正。
现场监督:监理人员应对测量放线过程进行监督,确保放线的准确性。
记录管理:及时记录测量数据,包括测量点的坐标、高程等信息,以便于后续复核和资料整理。
以上步骤和方法可以帮助确保施工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建筑施工提供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