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心情网-为你提供各类经典名言与文案句子

长平之战的典故

长平之战是中国战国时期赵国与秦国之间的一场重大决战,其典故和成语“纸上谈兵”广为流传。以下是关于长平之战的详细典故:

战争背景

公元前262年,秦军攻韩,韩上党郡守冯亭以17城降赵。

两年后,秦军攻取了上党,继而进攻长平,赵国名将廉颇率军固守不出。

秦国反间计

秦国施用反间计,施放谣言说廉颇容易对付,而且他快要投降了。

昏庸的赵孝成王竟然相信了谣言,撤换了廉颇,以纸上谈兵毫无实战经验的赵括为统帅。

赵括的战术失误

赵括一反廉颇的战术,出兵大举攻秦。

秦军此时已经暗中换上了能征善战的白起为主将。

白起指挥秦军佯逃,诱赵括追击到秦军阵地之前,然后包围了赵军。

战役过程

赵军被围40多天,粮草断绝,赵括率精兵突围,被乱箭射死。

赵军40万人降秦。白起担心降卒暴动,除放回240个年纪较小的兵卒外,全部予以坑杀。

战争影响

这次战役使赵国兵力损失殆尽,从此元气大伤,一蹶不振。

秦国通过此战,进一步巩固了其在中原的霸主地位,东方六国都已不再是秦国的对手。

成语“纸上谈兵”

由于赵括只会空谈兵法,缺乏实战经验,最终导致赵军大败,从而产生了“纸上谈兵”这一成语。

通过以上典故,我们可以看到长平之战不仅是战国时期的著名战役,更因为赵括的失误和秦国的巧妙计谋,成为了一个历史典故,并衍生出“纸上谈兵”这一成语,警示后人不要空谈理论,而应注重实战经验。

上一篇上一篇:铝和氢氧化钠

下一篇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