渑池之会的故事发生于公元前279年,是秦昭襄王与赵惠文王在渑池(今河南省渑池县)进行的一次重要会谈。这次会盟的背景是秦国在完璧归赵后,意图进一步削弱赵国,而赵国在蔺相如的劝说下决定赴会,以维护国家的尊严和利益。
在渑池之会上,秦昭襄王试图通过让赵王鼓瑟来羞辱赵国,但蔺相如以自己的死相逼,迫使秦王击缶,从而为赵国挽回了颜面。此外,蔺相如还巧妙地拒绝了秦王提出的以十五座城换咸阳的无理要求,进一步巩固了赵国的地位。
渑池之会后,蔺相如因功被封为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廉颇因此心生不满,最终导致了负荆请罪的故事。这次会盟不仅避免了秦国的进一步侵略,还为赵国赢得了短暂的和平时期,赵军也趁机出兵攻下了高唐等地。
总的来说,渑池之会是战国时期赵国与秦国之间的一次重要外交较量,蔺相如的机智和勇敢为赵国赢得了尊严和实际利益,成为历史上著名的外交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