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山易》是中国古代的一部易学著作,属于远古三易之一,与《归藏》和《周易》共同构成了中国古代易学体系的核心部分。以下是关于《连山易》的一些关键信息:
起源与传说
《连山易》据传是由上古时期的天皇氏所创,用于指导国家政治决策、军事行动和宗教祭祀等方面的占卜预测。
它被认为是中国最早的易书,并且以艮卦为首,象征山,故得名“连山”。
内容与功能
《连山易》的内容包含天文历法、生育、耕种、管理、教育、军事、商贾、养生、避灾等方面。
它以客观的天文、地理环境为基石,理论体系确立于神农氏时代。
历史与现状
秦始皇时期,《连山易》因朴素的自然哲学触动其思想,在“焚书坑儒”中被毁。
传统上认为《连山易》已经失传,但现代有一些学者和传承者认为它仍在民间秘传。
现代传承
当代有一些学者和传承者,如韩艺先生和博尔朵先生,致力于研究和传承《连山易》。
他们通过记忆和整理,使得《连山易》的部分内容得以重新面世,并出版了一系列相关书籍。
文化意义
《连山易》不仅是一部哲学和占卜书籍,也体现了中华文明源头哲学,即天人合一的思想。
它的理论体系和应用法则能够与时俱进,指导人们知时识势,创富齐家,趋吉避凶。
《连山易》的研究和传承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和顽强不竭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