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猫·鼠》是鲁迅于1926年创作的一篇散文,收录在散文集《朝花夕拾》中。文章主要内容和主旨如下:
清算猫的罪行
猫对捉到的猎物尽情玩弄够了才吃下去。
猫与狮虎同族,却时而表现出媚态。
猫在交配时嗥叫,令人心烦。
猫吃了作者小时候心爱的一只小隐鼠。
回击“现代评论派”的诬蔑
鲁迅先生回击了“现代评论派”对他“仇猫”的诬蔑,揭露了他们的卑劣手段。
作者说明了自己“仇猫”的近因,并刻画出“猫”的主要特征。
童年的回忆与远因
通过追忆童年时救养的一只可爱的隐鼠,最终却惨遭杀害的往事,表达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施暴者的憎恨。
批判“中庸之道”
指出“中庸之道”的实质是纵恶养奸。
以动物喻人
文章运用反语和曲笔,以猫喻人,讽刺了生活中具有与猫类似习性的人,如当时社会上的一些“正人君子”和军阀统治者的帮凶。
社会背景
文章的创作背景是1925年鲁迅支持的“女师大”学潮,与帝国主义、北洋军阀及其御用文人“现代评论派”的斗争。
通过这些内容,《狗·猫·鼠》不仅揭露了某些人的丑恶嘴脸,也体现了有抱负的青年知识分子在旧中国茫茫黑夜中,不畏艰险,寻找光明的困难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