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孝图》是鲁迅先生的一篇散文,收录于他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中,创作于1926年。这篇文章通过作者鲁迅童年在塾堂阅读《二十四孝图》的体验,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对当时反对白话文、提倡复古的文化倾向进行了尖锐的抨击。
在《二十四孝图》中,鲁迅特别反感“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这两个故事。他认为这些故事扭曲了人性的本质,牺牲了儿童的幸福甚至生命来满足所谓的“孝”,与现代的人道主义理念背道而驰。鲁迅进一步质疑,将这样的故事灌输给孩子们,是否有利于培养健康、理性的人格,他担心极端的孝顺观念可能会扼杀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导致社会整体的麻木不仁。
鲁迅在文中也表达了对白话文的捍卫,以及对那些妨害白话文者的愤怒。他通过对比中外儿童读物,表达了对国内儿童读物贫乏的不满,以及对复古派阻碍孩子接触新知识的批判。
鲁迅通过这篇文章,不仅批判了封建孝道的极端和虚伪,也表达了对白话文的坚持,以及对新文化、新思想的追求。他期望通过自己的文字,唤起人们对传统文化中不合理的孝道观念的反思,并促进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革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