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固定资产管理办法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管理体制
学校固定资产实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的管理体制。
由固定资产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包括编制固定资产采购计划、组织清产和统计工作、监督、检查固定资产管理、维护和使用情况。
使用与维护
各部室管理员应落实安全防护措施,按照制度对固定资产进行养护、定期检测或修缮,确保完好和使用。
学校固定资产一般不对外出租或出借,确需出租出借的,应由出借单位提出申请,固定资产管理领导小组审批,并且按照管理规定具备手续。收回时进行勘验。
学校固定资产实行每期使用情况检查和考核制度,开学初登记,中途检查,学期结束考核,考核结果纳入个人的奖励,并且对盘盈盘亏的固定资产及时查明原因,分清责任,按照规定追究责任。
检查与清理
对全校财产进行全面清查和部分清点,一般在学校年终前面清查一次,也可以每学期进行一次部分清点,年终清理可为年终结算提供依据。
购置管理
学校固定资产的购置应当按照需求预算、招标采购、验收备案等程序进行。
购置固定资产需编制购置计划,确定采购方式和资金来源,通过公开招标或询价采购的方式进行,确保采购公平、公正。
购置固定资产后应制定相应的使用和维护计划,并建立相应的档案。
报废与处置
对于非正常损坏、丢失的固定资产,要赔偿损失。
对于报废的固定资产,使用部门要交到总务处,并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信息化管理
高校应借助信息化手段,如固定资产管理软件,来提升管理效率。
资产管理系统能够实时跟踪资产、简化资产登记与更新、自动化盘点、集中管理,避免重复采购、资产流失等问题。
职责与分工
校长负责全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监督和指导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实施。
总务部门负责固定资产的采购、登记、盘点、维护和报废,确保资产记录完整准确。
各部门责任人负责所在部门资产的日常管理、保养和登记变更。
资产管理员负责具体的台账管理、定期盘点等工作,确保数据准确。
这些管理办法旨在确保学校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和高效利用,防止资产流失,并提高资产使用效益。通过明确的管理体制、职责分工、使用与维护制度以及信息化手段,可以有效提升学校固定资产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