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粘虫是一种常见的玉米害虫,属于鳞翅目夜蛾科,具有以下特点:
体长与外观:成虫体长17-20毫米,淡灰褐色或黄褐色,雄蛾色较深。
危害方式:以幼虫暴食玉米叶片,严重时可在短期内吃光叶片,造成减产甚至绝收。
发生规律:一年可发生2-8代,以第二代危害夏玉米为主。
防治措施:
农业防治:浅耕灭茬,破坏栖息环境,人工捏杀幼虫。
生物防治:利用天敌如步行甲、蛙类、鸟类、寄生蜂、寄生蝇等。
化学防治:使用氯虫苯甲酰胺、虱螨脲等药剂,注意轮换使用以避免害虫产生抗药性。
药剂使用方法:例如,氯虫苯甲酰胺与虱螨脲复配使用,或单独使用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
防治时机:在玉米粘虫发生初期或幼虫低龄期施药,效果更佳。
注意事项: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对症下药,适时施药,轮换用药。
玉米粘虫的防治需要结合多种方法,既要注意农业和生物防治,也要合理使用化学药剂,并注意轮换使用不同种类的药剂,以减少害虫抗药性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