伐木工人在卖木材时担心他的工资:
这句话中,“木材”既可以指伐木工人砍伐的对象,也可以指他卖出的商品,即他赖以谋生的工资来源。
小矮人不吃馒头来获得快感:
这里的“馒头”既可以指一种食物,也可以引申为某种令人愉悦的事物或体验。
一个和尚的头盖骨不能(发):
这句话中的“发”既可以指头发的生长,也可以指发财或发展。
贴错了的门神把他的脸倒过来了:
这里的“倒过来”既可以指物理上的翻转,也可以指事情的反转或结果。
登上飞机的第一步是用布盖住的:
这句话中的“布”既可以指用来遮盖的布,也可以指飞机起飞时所需的布(如降落伞)。
头上穿袜子能使头上长角(脚):
这里的“角”既可以指动物头上的角,也可以指脚上的鞋袜。
牛的蹄子可以使你的角(脚)变大:
这里的“角”既可以指动物头上的角,也可以指脚上的鞋袜。
面条块掉在肉锅里拌(泥)鸡蛋:
这句话中的“拌”既可以指搅拌,也可以指混合。
到鸡窝里去,把鸡头撞在鸡蛋上:
这里的“撞”既可以指物理上的碰撞,也可以指事情的不幸或糟糕。
买一个不透气的实心(石头)喇叭:
这句话中的“实心”既可以指物理上的实心的,也可以指不透气的。
清朝乾隆年间,有位科场失意而又自名不凡的秀才,在雁荡山麓开了间私塾:
这里的“竹茂林深,叫樵夫如何下手?”和“水清石见,叹渔夫自作多情!”中的“下手”和“自作多情”分别有双重含义,既指实际的动手和情感上的投入,也有调戏和讽刺的意味。
美国第38任总统福特,他说话喜欢用双关语:
他曾说:“I am a Ford,not a Lincoln.” 这句话中,“Ford”和“Lincoln”分别指汽车品牌和总统,福特总统以此表达自己谦虚,并突显自己是大众喜欢的总统。
一位年轻作家拿着自己的稿子跑去找编辑:
编辑问:“这小说是你自己写的吗?” 年轻人回答:“对,我花了一个多月构思,整整两天才写完呢!” 编辑说:“契诃夫先生,您啥时候复活啦?” 这句话实际上在暗指年轻人抄袭了契诃夫的作品。
在迎接到乾隆的队列中,和坤与纪晓岚走在一起:
和坤指着一条狗问:“是狼?是狗?” 纪晓岚回答:“尾巴下垂的是狼,上竖是狗!” 这句话通过“狼”和“狗”的比喻,讽刺了和坤的阴险和纪晓岚的机智。
小明打翻了汤,老师气得说道:“嘿!瞧你干的好事!”:
这里的“好”既可以指事情的结果,也可以指事情的性质。
程敏政人称神童,宰相李贤欲招为婿:
李贤出对曰:“因荷(何) 而得藕(偶)?”程答道:“有杏(幸)不须梅(媒)。”这里的“荷”与“何”、“藕”与“偶”、“杏”与“幸”、“梅”与“媒”都是谐音双关,寓意着幸运和姻缘。
这些例子都利用了词语的多义性或发音的相似性,使得一句话具有两层意思,既有趣又富有深意。一语双关在日常生活和文学作品中都有广泛应用,能够增添语言的趣味性和表达的丰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