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琐记》是鲁迅先生的一篇散文,收录在散文集《朝花夕拾》中。文章主要记述了鲁迅从家乡绍兴到南京,再到日本求学的经历,展现了他的成长历程和对新知识的渴望。
对衍太太的回忆
文章开头描述了鲁迅童年时的邻居衍太太,她对自己的孩子很严格,但对别家的孩子却心怀鬼胎,乃至怂恿孩子比赛吃冰、打旋子;待到孩子跌倒,被人撞见时,又连忙改口,狡赖诡辩,反唇相责。这些行为让鲁迅逐渐看清了衍太太的真面目,最终决定离开家乡去南京求学。
求学经历
鲁迅描述了自己在南京求学的经历,包括在江南水师学堂(后改名为雷电学校)和矿务铁路学堂的学习生活。他批评了这些学堂的教育方式,认为它们充满了“乌烟瘴气”,并没有真正提供有价值的知识。
接触新思想
在矿路学堂期间,鲁迅接触到了《天演论》等新思想,这对他的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使他开始思考民主和自由的重要性。他如饥似渴地阅读《天演论》,表现出探求真理的强烈欲望。
留学日本的决定
文章最后提到了鲁迅决定去日本留学,反映了他对于当时中国社会和教育的失望,以及追求新知识、新文化的决心。
通过这些内容,《琐记》不仅记录了鲁迅个人的成长历程,还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教育弊端和进步青年对新思想、新知识的渴望。鲁迅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表达了对封建束缚的反抗和对自由、民主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