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岸线曲折的形成原因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地质作用
基岩海岸线:由第四纪冰川后期海平面上升,淹没了沿岸的基岩山体、河谷,再经过长期的海洋动力过程作用形成岬角、港湾相间的曲折岸线。基岩海岸线的曲折度大,岬角突出海面,海湾深入陆地。
砂质海岸线:由粒径大小为0.063~2mm的沙、砾等沉积物质在波浪的长期作用下形成的相对平直岸线。砂质海岸线多具有包括水下岸坡、海滩、沿岸沙坝、海岸沙丘及潟湖等组成的完整地貌体系。
淤泥质海岸线:由粒径为0.01~0.05mm的泥沙沉积物长期在潮汐、径流等动力作用下形成的开阔岸线。淤泥质海岸线多分布在有大量细颗粒泥沙输入的大河入海口沿岸。
外力作用
海浪侵蚀:由于受到潮汐作用以及风暴潮等影响,海水有涨有落,海面时高时低,导致海岸线不断变化。
流水侵蚀:丰富的降水形成大量地表径流,加之地形坡度较大,流速快,流水侵蚀作用强烈。
冰川作用
冰川侵蚀:在第四纪时,欧洲有两大冰川分布,冰川运动时对地面的强烈刨蚀作用,造成角峰、宽谷、冰蚀湖、峡湾等冰蚀地貌。冰川消退后,又形成冰碛丘陵、冰碛湖等冰碛地貌。
冰川堆积:冰川消退后,形成的冰碛物质在海岸线处堆积,进一步加剧海岸线的曲折程度。
板块相互作用
板块碰撞挤压:如南美洲南端西侧沿海,地处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的消亡边界,板块之间相互碰撞挤压,地壳活动活跃,断层发育,导致岩层破碎,抗侵蚀能力较弱,从而形成曲折的海岸线。
综上所述,海岸线曲折的形成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地质作用、外力作用、冰川作用以及板块之间的相互作用。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导致海岸线呈现出不同的曲折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