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心情网-为你提供各类经典名言与文案句子

元旦由来和习俗

元旦,即公历的1月1日,是世界多数国家通称的“新年”。在我国,“元旦”一词古已有之,在文学作品中最早见于《晋书》。我国历史上的元旦,指的是“正月一日”,“正月”的计算方法,在汉武帝时期以前是很不统一的,历代的元旦日期并不一致。辛亥革命成功后,孙中山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定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而以西历的1月1日为新年。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纪年采用公元年法,确认新年(元旦)为我国的法定节日。

元旦的由来

古代中国的元旦

中国古代曾以腊月、十月等的月首为元旦,汉武帝起为农历1月1日,真正确定于辛亥革命成功后,孙中山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定农历正月初一为元旦春节,而以西历的1月1日为元旦新年。

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春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

元旦的传说

在4000多年前远古的尧舜盛世之时,尧天子在位时勤政于民为百姓办了很多好事,很受广大百姓爱戴,但因其子无才不太成器,他没把“天子”的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传给了品德才能兼备的舜。人们为了纪念这三位君主,就把当时舜帝祭祀天地和先帝尧的那一天,当作一年的开始之日。

元旦的风俗

放爆竹

爆竹一响,表示旧年已经过去了,新的一年来了。传说“年”是一只可怕的怪兽,在过年放爆竹是为了吓走吃人的年兽,保护家人的安全而来的。这也是为元旦添加喜庆、热闹的气氛。

扫尘

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吃饺子和年糕

北方人流行吃饺子,南方人流行吃年糕。饺子象征着团圆,年糕寓意着年年高升。

祭祖

无论皇帝还是百姓都会在这一天祭拜先祖,祈求新的一年平安吉祥。

挂春联、窗花、灯笼

贴春联、窗花、灯笼,寓意着新年吉祥如意,万象更新。

发红包、穿新衣

发红包、穿新衣,象征着新年新气象,祈求来年福顺安康。

舞狮舞龙

舞狮舞龙是元旦期间的传统文娱活动,寓意驱邪避灾,带来吉祥和好运。

这些风俗习惯,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也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上一篇上一篇:双选会和招聘会的区别

下一篇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