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孝图》是一本古代中国绘画作品,主要描绘了二十四种孝顺行为,这些故事旨在宣扬封建的孝道。以下是这些故事的部分概括:
孝感动天:
远古帝王舜年轻时,尽管多次遭到父亲、继母和异母之弟的迫害,但他始终孝敬父母,最终感动天地,获得大象和小鸟的帮助,成为一代圣君。
戏彩娱亲:
春秋时期的楚国老莱子为了让父母开心,70多岁时仍然穿着五色彩衣,拿着拨浪鼓戏耍,就像小孩一样。一次他跌倒,怕父母伤心,躺在地上装哭,逗得父母大笑。
鹿乳奉亲:
周朝郯子的父母年老时想吃鹿乳,郯子就身披鹿皮,混入鹿群中取得鹿乳。他巧妙地解释自己并非真鹿,最终获得猎人的赞扬。
百里负米:
春秋鲁国人仲由,年轻时家贫,自己常吃野菜,但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后来他做了大官,仍然怀念为父母负米的日子。
啮指痛心:
春秋鲁国人曾参少年时经常打柴,一天家里忽然有客人造访,母亲不知如何接待,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参忽然觉得心疼,明白是母亲在召唤,便赶快回家招待客人。
芦衣顺母:
春秋鲁国的闵损常受继母虐待,冬天继母的亲生子的棉衣里是棉花,而他的棉衣里是芦花。后来父亲发现后要休掉妻子,但闵损的孝行感动了他,最终继母也悔改。
亲尝汤药:
汉文帝刘恒亲自为母亲尝药,展现了他对母亲的深厚孝情。
拾葚异器:
汉代人蔡顺在饥荒年间拾桑葚充饥,将好的桑葚留给母亲吃,表现了孝道。
埋儿奉母:
晋代郭巨为了供养母亲,决定埋掉自己的儿子,以节省粮食。他的孝行最终感动天地,得到了神仙的帮助。
卖身葬父:
晋代王献之为了葬父,卖身为奴,最终他的孝行得到了父亲的谅解。
刻木事亲:
汉代丁兰用木头刻成父亲的形象,每日侍奉如生,表现了孝道。
涌泉跃鲤:
晋代王祥的继母喜欢吃鲤鱼,王祥在冰天雪地里卧冰求鲤,最终捉到鲤鱼,孝心感动了继母。
怀橘遗亲:
三国时期吴国陆绩在六岁时,随父亲陆康到九江谒见袁术,袁术用橘子招待他们。陆绩往怀里藏了两个橘子,准备带回家给母亲吃,展现了他的孝心。
扇枕温衾:
汉代黄香夏天为父亲扇凉床铺,冬天为父亲暖被窝,表现了孝道。
行佣供母:
汉代江革在战乱中背着母亲逃难,历尽艰辛,表现了孝道。
闻雷泣墓:
魏国王裒的父亲去世后,他在墓旁悲痛欲绝,每次听到雷声都会痛哭,表现了孝道。
哭竹生笋:
三国时期吴国孟宗在冬天哭竹,感动天地,竹笋为之生长,表现了孝道。
卧冰求鲤:
晋代王祥在冰天雪地里卧冰求鲤,最终捉到鲤鱼,孝心感动了继母。
扼虎救父:
晋代杨香在野外遇到老虎,为了保护父亲,勇敢地与老虎搏斗,最终救出了父亲。
恣蚊饱血:
晋代吴猛为了让父亲不受蚊子叮咬,赤身裸体坐在蚊帐里,让蚊子吸自己的血,表现了孝道。
尝粪忧心:
南齐人庾黔娄为了知道母亲的病情,尝了母亲的粪便,表现了孝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