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国民政府在11月20日正式迁都 重庆市。这一决定是在上海淞沪会战渐入尾声,首都南京受到日寇巨大威胁的情况下作出的。国民政府主席林森率国民政府直属的文官、主计、参军三处的部分人员乘“永丰舰”启碇西上,于11月20日抵达汉口,并发表了《国民政府移驻重庆宣言》,宣布国民政府将首都由南京迁往重庆。
重庆成为战时首都,肩负起抗日救亡的历史重任。这一迁都决策,主要基于以下考虑:
1. 重庆地理位置重要,位于四川盆地东南,正当嘉陵江与长江汇合之处,交通便利,商业发达,为西南地区的重镇。
2. 重庆作为山城,易守难攻,适合长期抗战的需要。
3. 国民政府希望通过迁都重庆,以四川为抗日大后方,继续抗战。
自此,国民政府正式宣告将首都由南京迁往重庆,并在12月1日开始在重庆正式办公。这一迁都决策,不仅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进程,也让重庆这座古老的内陆城市一跃成为中国的战时首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