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心情网-为你提供各类经典名言与文案句子

医疗机构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

《医疗机构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是由国家卫生计生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同修订印发的文件,旨在加强医疗机构临床路径管理,规范临床诊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以下是该指导原则的主要内容:

基本原则

临床路径管理与医疗质量控制和绩效考核相结合。

临床路径管理与医疗服务费用调整相结合。

临床路径管理与支付方式改革相结合。

临床路径管理与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相结合。

组织机构和职责

医疗机构主要负责人是临床路径管理的第一责任人。

医疗机构应当成立临床路径管理工作体系,包括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临床路径指导评价小组和临床路径实施小组。

病种选择与文本制定

医疗机构可以选择常见病、多发病作为实施临床路径的病种。

临床路径文本应以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临床路径文本为基本框架,结合循证医学证据和最新诊疗指南进行细化完善,形成符合地方实际、具有可操作性的本地化临床路径。

实施流程和管理制度

临床路径应科学制定,满足患者的诊疗需求,同时保证最佳的医疗效果和资源利用效率。

临床路径应精细化管理,每个步骤和流程都应得到详细的规划和监控,确保质量和安全。

临床路径要注重多学科协作,各个医疗团队成员之间要密切协作,共同完成病人的治疗。

监督评价

医疗机构应按照临床路径做好费用测算,推进单病种付费、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s)付费等支付方式改革。

临床路径要注重患者的教育与管理,促进患者自我管理,减轻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临床路径要注重治疗效果的评价,及早发现治疗效果不佳的病人,进行进一步的调整和治疗。

培训与提高

医疗机构应注重技术和人员的培训和提高,提高每个医疗团队成员的素质和水平,确保有效推广和应用临床路径。

这些原则旨在通过科学的管理和优化流程,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保障患者安全,同时推动医疗机构的信息化建设和发展。

上一篇上一篇:弯道超车是什么意思

下一篇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