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改房,也称为 已购公有住房,是指城镇职工根据国家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城镇住房制度改革政策规定,按照成本价或者标准价购买的已建公有住房。这种住房制度改革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住房从单位分配到市场经济的过渡,同时也是对职工工资中未包含住房消费资金的一种补偿。
房改房的销售对象有限制,主要是承住独用成套公有住房的居民和符合分配住房条件的职工。按照成本价购买的房改房,房屋所有权归职工个人所有;而按照标准价购买的房改房,职工拥有部分房屋所有权,这部分所有权一般在5年后归职工个人所有。
房改房的价格不是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而是由政府根据实现住房简单再生产和建立具有社会保障性的住房供给体系的原则决定,以标准价或成本价出售。
房改房可以分折价房及全价房两种,其中只有产权性质为“成本价购买”的房产可以直接上市交易。房改房上市交易需要交纳土地出让金、契税、印花税和个人所得税等税费,具体税费标准和计算方式需参照相关政策和规定。
总结来说,房改房是中国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政策,它使得城镇职工能够以成本价或标准价购买公有住房,从而改善了职工的住房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