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承恩(约1500年-1582年),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是明代著名的小说家,被誉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的作者。他出生于一个由学官沦落为商人的家庭,家境清贫。吴承恩自幼聪明过人,博览群书,尤其喜爱神话故事和志怪小说。他早年曾希望以科举进身,但多次考试不利,至中年才补上“岁贡生”。后流寓南京,长期靠卖文补贴家用。晚年归居故里,放浪诗酒,贫病以终。
吴承恩的代表作《西游记》以唐代玄奘和尚赴西天取经的经历为蓝本,在《大唐西域记》、《大唐慈恩寺三藏法师传》等作品的基础上,经过整理和构思最终写定。小说借助神话人物抒发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和改变现实的愿望,折射出作者渴望建立“君贤神明”的王道之国的政治理想。小说想象大胆,构思新奇,在人物塑造上采用人、神、兽三位一体的方法,创造出孙悟空、猪八戒等不朽的艺术形象。全书组织严密,语言活泼生动且夹杂方言俗语,富于生活气息。主题上冲淡了故事原有的宗教色彩,大大丰富了小说的现实内容,具有民主倾向和时代特点。小说讽刺幽默,具有深刻的社会批判意义。
吴承恩还作有大量诗文,大多极富有历史、文学艺术价值,但多已散失。现存作品除《西游记》外,还有《射阳存稿》四卷和《续稿》一卷。《西游记》产生于十六世纪的中国明朝嘉靖时期,距今已四百多年,是中国古典小说中的一部不朽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