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化品根据其物理和化学性质,被分为以下9大类:
爆炸品:
这类危化品在外界作用下(如受热、撞击等)能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瞬时产生大量的气体和热量,使周围压力急骤上升,发生爆炸,对周围环境造成破坏。包括硝铵炸药、梯恩梯等。
压缩气体:
这类危化品在-50℃下加压时完全是气态的气体,包括临界温度低于或等于-50℃的气体。高(低)压液化气体是指在温度高于-50℃下加压时部分是液态的气体,包括临界温度在-50℃和+65℃之间的高压液化气体和临界温度高于+65℃的低压液化气体。
易燃液体:
这类危化品极易燃烧和挥发,包括汽油、油漆、香蕉水、煤油、乙醇、甲醇、丙酮、甲苯、二甲苯、溶剂油、苯、乙酸乙酯、乙酸丁酯等。其闪点低于28.1°C的为一级易燃液体。
易燃固体:
这类危化品燃烧点低,遇火、受热、撞击、摩擦或与氧化剂接触后,极易引起急剧燃烧或爆炸。有的某些易燃固体发生燃烧时还放出有毒气体。包括火柴、碳黑等。
氧化剂:
这类危化品包括过氧化氢、硝酸等,具有强氧化性。
有毒物质:
这类危化品可以通过化学或物理作用导致健康受损。包括农药、有害化学品等。根据剂量不同,有毒物质的危险性也不同。
放射性物质:
这类危化品只能用专门的仪器才能探测到的射线,包括铀和放射性废料等。
腐蚀品:
这类危化品能灼伤人体组织并对金属等物品造成损坏,包括盐酸、硫酸、硝酸、磷酸、氢氟酸、氨水、次氯酸钠溶液、甲醛溶液、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等。
其他危险品:
包括爆炸物质、病原体和致命的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等,容易导致火灾、爆炸或中毒危险,可能引起人身伤亡、财产损害。
这些分类有助于对危化品进行风险评估和安全管理,确保在储存、运输和使用过程中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