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是一种新型的城市雨洪管理概念,它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充分发挥建筑、道路和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海绵城市的核心内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渗:
通过改变各种路面、地面铺装材料和屋顶绿化等措施,加强自然的渗透,减少地表径流,提高土壤净化水质的能力,改善城市微气候。
滞:
通过微地形调节和雨水收集调蓄设施,延缓短时间内形成的雨水径流量,降低径流峰值流量,为雨水利用创造条件。
蓄:
利用河、湖、池塘等水系以及绿地、花园、可渗透路面等城市配套设施,收集和蓄存雨水,以便在需要时释放并加以利用。
净:
通过自然或人工建设的净化设施,对雨水进行净化处理,去除污染物,使其达到可再利用的标准。
用:
将蓄存的水进行资源化利用,如用于灌溉、冲洗、补充地下水等,减少对城市供水系统的压力。
排:
通过管网、泵站等设施,将剩余部分雨水径流有序排放,避免城市内涝等问题。
海绵城市的建设不仅有助于缓解城市内涝和水资源短缺问题,还能促进城市生态环境的修复和改善,提高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通过“渗、滞、蓄、净、用、排”等多种技术手段,海绵城市能够实现城市良性水文循环,使城市像海绵一样具有弹性和韧性,以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