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杆支护技术规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总则
贯彻安全第一的生产方针,严格执行《煤矿安全规程》和煤炭工业技术政策。
确保锚杆支护设计和施工质量,促进煤巷锚杆支护技术的健康发展。
新采区采用锚杆支护时,要进行基础数据收集并进行锚杆支护试验工作,设计要组织有关单位会审,并报集团公司备案。
对在煤巷应用锚杆支护的有关人员(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及操作人员)都必须进行技术培训。
在应用锚杆支护的巷道中,必须有矿压及安全监测设计,并按设计设置矿压及安全监测装置,并有专人负责监测。
巷道围岩的稳定性分类
采用煤巷锚杆支护技术时,必须对巷道围岩稳定性进行分类,为指导锚杆支护设计、施工与管理提供依据。
巷道分类按原煤炭部颁发的《缓倾斜、倾斜煤层回采巷道围岩稳定性分类方案》执行。
煤层围岩分类指标以缓倾斜、倾斜薄煤层及中厚煤层回采巷道分类指标为根本分类指标。其他条件下的煤巷(如煤层上山)稳定性分类指标,可依据具体状况对分类指标进行相应替代。
锚杆施工要求
锚杆钻孔误差不宜大于100mm,偏斜度不应大于3%。
锚固段强度大于15Mpa并达到设计强度等级的75%后方可进行张拉。
锚杆张拉顺序应考虑对邻近锚杆的影响,宜采用跳跃张拉。
锚杆锚固段的间距不应小于6D(D为锚杆孔直径),且不小于1m。
锚杆张拉宜在压顶梁达到设计强度后方可张拉。
标准实施与更新
目前我国已经大面积推广锚杆支护技术,锚杆支护成为煤矿巷道的主要支护方式。
为保证锚杆支护健康、安全发展,在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煤矿支护专业委员会的组织与领导下,由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开采设计事业部、原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南京研究所(现南京科工煤炭科学技术研究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协作,制定了GB/T35056-2018《煤矿巷道锚杆支护技术规范》。新规范扩大了适用范围,适应了锚杆支护技术所发生的巨大变化,使规范更具有全面性、系统性、先进性、可操作性、针对性及严密性。
国家标准GB50086-2015《岩土锚杆与喷射混凝土支护工程技术规范》已于2016年2月1日起实施,原《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同时废止。
这些规范旨在确保锚杆支护在煤矿巷道中的安全、有效应用,提高支护效果,保障矿工的生命安全。建议相关人员在实际工作中严格遵循这些规范,并进行必要的技术培训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