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擒孟获的故事发生在三国时期,具体时间为225年。当时,蜀汉丞相诸葛亮为了平定南中地区的叛乱,亲自率军南征。南中地区的大姓豪强孟获集结了众多部落的力量,起兵对抗蜀汉。诸葛亮采取“攻心为上,攻城为下”的战略,通过七次擒获并释放孟获,最终使孟获彻底服输,不再为敌。
第一次擒获:
诸葛亮利用计策,让当地羌人假扮成刘备的军队去迎接孟获,孟获误以为刘备亲自前来,立即求降。
第二次擒获:
诸葛亮将孟获押送到成都,孟获误以为刘备已经到了,再次表示归降。
第三次擒获:
刘备亲自前往南蛮,孟获恐惧万分,再次求降。
第四次擒获:
孟获欺骗刘备说自己将去做好人,结果再次返回南蛮,被诸葛亮派出关羽和张飞擒获。
第五次擒获:
孟获逃到南蛮地区,刘备派出黄忠追击,最终擒获。
第六次擒获:
孟获重新召集部落人马,改变战术,再次向蜀军发起进攻,但再次被蜀军擒获。
第七次擒获:
孟获被诸葛亮火烧藤甲兵,第七次被生擒。这次,孟获彻底服输,感谢诸葛亮七次不杀之恩,誓不再反,并带领族人诚心归顺。
通过七擒孟获的故事,诸葛亮不仅成功地平定了南中叛乱,还使南方地区真正安定下来,为蜀汉的稳定和发展奠定了基础。这个故事也成为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欲擒故纵”的战例,展示了诸葛亮出色的智谋和领导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