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的历史起源可以追溯到 上古时代岁首祈岁祭祀。在古代,人们将谷的生长周期称为“年”,并以月亮圆缺的周期为月,一年划分为十二个月。夏历正月在孟春,即农历一月;商历正月在季冬,即农历十二月;周历正月在建子月,即农历十一月。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使用秦历(颛顼历),正月在孟冬,即农历十月。
春节和年的概念最初的含意来自农业,古时人们把谷的生长周期称为“年”。在夏商时代产生了夏历,以月亮圆缺的周期为月,一年划分为十二个月,每月以不见月亮的那天为朔,正月朔日的子时称为岁首,即一年的开始,也叫年,年的名称是从周朝开始的,至了西汉才正式固定下来,一直延续到今天。
另一种关于春节起源的传说与怪兽“年”有关。据传说,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每到岁末年初的时候就会出没,吞食牲畜伤害人命。有一年,村民们正扶老携幼上山避难,从村外来了个乞丐模样的老人。这时候全村人都自顾不暇,村里只有一位老婆婆给了这位乞丐老人一些食物,并劝他也赶快上山躲避“年”兽。但是乞丐老人却坚持不走,说是要为老婆婆家守夜。半夜时分“年”兽果然闯进了村子,只见老婆婆的家门上贴着大红纸,屋里烛火通明,突然院内传来“噼噼啪啪”的鞭炮声,“年”兽立即被吓得逃之夭夭。于是人们知道了,原来“年”兽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人们掌握了驱赶“年”兽的方法,从此每年除夕,家家都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第二天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综合以上信息,春节的历史起源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1. 春节起源于上古时代的岁首祈岁祭祀,是祭神祭祖的节日。
2. 春节与农业有关,古人以谷的生长周期为“年”,并逐渐形成了夏历。
3. 春节与驱赶怪兽“年”的传说紧密相关,这一传说流传至今,成为春节的重要习俗。
春节的历史悠久,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经过数千年的发展,逐渐演变成一个全国性的民俗大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