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渡金沙江的故事
背景
金沙江位于长江上游,是云南和四川的交界处,水流湍急,江面宽阔。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中,面对金沙江的天然屏障,红军必须找到方法渡过金沙江,否则将面临全军覆没的危险。
过程
发现船只:1935年5月3日,军委干部团在金沙江边意外发现一条敌军送探子来南岸探查情况的船,并在当地农民的协助下,从水里捞出一条破船。
突袭敌人:红军利用这两条船渡到北岸,敌人误以为探子回来,没有在意,红军发动突然袭击,控制了皎平渡两岸渡口。
征集船只:随后,红军又找到五条船,动员了36名艄公,利用这些船只和艄公渡过金沙江。
其他军团:红一军团和红三军团分别到达龙街渡和洪门渡,但这两个渡口没有船只,且江宽水急无法架桥,因此也转移到皎平渡过江。
成功渡江:从1935年5月3日至9日,红军主力依靠这七只小船从容过江,而敌人的追兵直到两天后才赶到南岸。
结果
红军成功渡过金沙江,蒋介石的封江计划失败,红军得以继续长征,最终实现了战略转移。
影响
战略转移:巧渡金沙江是长征中的重要转折点,红军从此摆脱了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为后续的长征奠定了基础。
精神财富:红军在长征过程中展现出的艰苦奋斗、求真务实和探索真理的精神,成为激励后人的宝贵精神财富。
爱国主义教育:巧渡金沙江的故事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和红色旅游开发的圣地,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