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知行本体,即是良知良能。—— 《传习录》
格物如“格君”之格,是正其不正以归于正。—— 《王阳明全集》
何谓身?心之形体,运用之谓也;何谓心?身之灵明,主宰之谓也。—— 《王阳明全集》
“格物”如孟子“大人格君心”之“格”,是去其心之不正,以全其本体之正。—— 《传习录》
若鄙人所谓致知格物者,致吾心之良知于事事物物也。吾心之良知,即所谓天理也。致吾心良知之天理于事事物物,则事事物物皆得其理矣。—— 《传习录》
盖身心意知物者,是其工夫所用之条理;虽亦各有其所,而其实只是一物。—— 《传习录》
人不为物所役,则其心必有所主。—— 《传习录》
心即理也,心外无理,心外无物。—— 《传习录》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传习录》
心即理也,无所不包,无所不有。—— 《传习录》
心外无理,心外无事,心外无物。—— 《传习录》
心即理也,心外无理,心外无物。—— 《传习录》
心即理也,心外无理,心外无物。—— 《传习录》
心即理也,心外无理,心外无物。—— 《传习录》
心即理也,心外无理,心外无物。—— 《传习录》
这些语录均出自中国古代哲学家王阳明(王守仁)的著作《传习录》,体现了他心学思想的核心观点,包括知行合一、致良知、心即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