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心情网-为你提供各类经典名言与文案句子

中国历代法家名言【好句摘抄86句】

中国历代法家名言

1、哲学与科学之区别,即在科学之目的在求真,而哲学之目的在求好。

2、君无见其所欲。——战国末期思想家韩非《韩非子·主道》

3、天命星象,从来不会垂怜弱者,向来都是强者的光环。

4、赳赳老秦,复我河山,血不流干,死不修战;西有大秦,如日方升,百年国恨,沧海难平;天下纷扰,何得康宁,秦有锐士,谁与争雄。

5、立法名言是:“卫鞅之志,为天下立制,为万民立法,绝不为自己安身立命谋职谋路。”

6、君无见其所欲。

7、1、人在学问途上要知足,学历越高,越能知不足,知不足的时候就要读书——立学于勤,方有所成。

8、群臣见素,则大君不蔽矣。

9、赳赳老秦,共赴国难

10、庄子认为儒家的仁义礼乐违背人性,会使百姓“失其朴”。

11、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新序·杂事篇》

12、自胜之谓强。——《韩非子·喻老》

13、所以,庄子与老子一样,主张无为治国,任其自然,认为“绝圣弃知而天下大治”,君主要“无容私”,“汝游心于淡,合气与漠,顺物自然而无容私焉,而天下治矣。”。

14、能法之士劲直,听用,则烛重人之奸行。

15、3、公元三、四世纪,中国最有影响的哲学是“新道家”,史称玄学。----《中国哲学简史》

16、庄子的治国之道

17、一个完全的人生观,必须有一个完全的宇宙观以为根据。

18、人生的意义,全凭我们对于人生的了解。假如我们能够了解人生,人生便有意义;倘使我们不能了解人生,人生便无意义。各个人对于人生的了解多不相同。因此,人生的境界便有分别。境界的不同是由于认识的互异。

19、哲学之目的,既在确定一理想人生,以为吾人在宇宙间应取之模型及标准,则其对于宇宙间一切事物,以及人生一切问题,当然皆须有甚深研究。

20、乐不可极,极乐成哀欲不可纵,纵欲成灾。吴兢《贞观政要刑法》

21、法家名言

22、以下是几个代表性的法家思想经典名句:

23、"法令滋多,则盗贼滋生。法令过寡,无所措手足。"——《韩非子·喻老》

24、0、人往往需要说很多话,才能够归于潜默。——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

25、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26、去好去恶,臣乃见素;去旧去智,臣乃自备。(君主隐藏自我的好恶,才会得见臣下的本来面目;抛去旧有的成见,不显露自我的智慧,才会让臣下各守其职)

27、译文:行为不过度,才不会危及己身。

28、去甚去泰,身乃无害。——战国末期思想家韩非《韩非子·扬权》译文:行为不过度,才不会危及己身。

29、虚则知实之情,静则知动者正。qq说说心情短语

30、冯友兰,当代哲学家,著有《中国哲学史》、《贞元六书》等。

中国历代法家名言

31、商鞅在游走列国的时候,见到了秦孝公的《求贤令》,受到秦公吞吐八荒的志向感染,决心到秦国一展所学。但同时,他拒绝了与秦孝公渊源颇深的百里老人的举荐信,坚持靠自己的实力接受考核。这种不求安身立命,一心胸怀天下的大公无私之心,既带给观众前所未有的震撼,也符合中国治学治国的最高境界: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32、小利,大利之残也;小忠,大忠之贼也。秦吕不韦《吕氏春秋·权勋》译文:小利是大利的祸害,小忠是大忠的祸害。

33、秦人硬骨,不能折腰

34、国力之根基在庶民,魂魄在庙堂

35、夫子论学先定罪,不足道也,卫鞅唯告夫子,天下治道不在空谈,而在力行,法治也好,人治也好,谁能融入大争潮流而强国富民,谁便是正道!否则,便是空谈大道贻误天下,必将为大争之世所遗弃!

36、治国之难,不在治善,而在治奸。唯有惩恶才能扬善,所以想要根除私斗,惩治凶犯决不能手软。

37、爱多者则法不立,威寡者则下侵上。(过于宠溺臣下,法令就难以确立。缺乏威严就会被臣下欺凌)

38、法家名言名句

39、对于以知治国,庄子说“大乱之本,必生于尧舜之间,其末存乎千世之后。千世之后,其必有人与人相食者也。”

40、“春秋以来,名士以全身自保为功业至上者,不乏其人。然而这世上还有另外一种人,他们从不盘算个人的生死归宿,更不会以此作为进退依据,国家要强大,就是要付出血的代价……为国家流血,自然也包括我卫鞅的鲜血……鞅之生命,鞅之归宿,永远与秦国新法同在!”

41、非圣贤莫能听至言。

42、公如青山,我如松柏,粉身碎骨,永不相负。

43、"上下交困,而志意相催。忠信以立其本,刚愎以達其末。"——《管子·权修》

44、译文:施加刑罚不回护大臣,施以奖励不忽略平民。

45、君见恶,则群臣匿端;君见好,则群臣诬能。

46、庄子反对儒家和法家的治国方法的核心--反对“以知治国”。

47、冯友兰的十句名言:

48、“前车之鉴”当牢记,重蹈覆辙是愚蠢者的表现。人们应当牢记以前的经验教训,作为今后行事的借鉴。

49、去甚去泰,身乃无害。——战国末期思想家韩非《韩非子·扬权》

50、秦国虽胜,却是惨胜阿,老秦人用最后一股热血换来了这次胜仗,如此苦战惨胜,秦国还能坚持几次,再不强大,秦国就是等死。

51、君无见其所欲。——战国末期思想家韩非《韩非子·主道》译文:君主不应该表露自己的喜好。

52、人在学问途上要知足,学历越高,越能知不足,知不足的时候就要读书——立学于勤,方有所成。——冯友兰

53、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避匹夫。——战国末期思想家韩非《韩非子·有度》

54、什么是活哲学呢?能成为一种力量,领导人的行动的即是;反此,就是死哲学。

55、老兵不死不卸甲,便是等老秦人收复失地那一天。

56、2、对超乎现世的追求是人类先天的欲望之一----《中国哲学简史》

57、变法之士,孤存孤战,不得领袖支撑,变法必败!

58、儒家所讲的命,乃指人在一生之中所遭遇到的宇宙之事变,而且又非一人之力所可奈何的。

59、译文:君主不应该表露自己的喜好。

60、对于刑罚治国,“昔者尧治天下,不赏而民劝,不罚而民畏。今子赏罚而民且不仁德自此衰,刑自此立,后世之乱自此始矣。”。

中国历代法家名言

61、庄子反对儒家的以仁义治国和法家的以刑罚治国。

62、而在这一篇里面,进一步提出了著名的“绝圣弃知,而天下大治”的思想,意思是要我们不要去追求传统意义上的“圣贤”或者圣人,而且要放弃所谓的“巧智”。

63、"百姓越法,则法度必去;法度越百姓,则自然必乱。"——《韩非子·难一》

64、法治爱民,不在其心,而在其行。

65、物尽其用,人尽其才

66、故去喜去恶,虚心以为道舍。(因此就应将亲近好厌恶等情绪一并抛弃,才能成功地使用权谋之术)摘自:短美文

67、庄子认为知是“争之器”,而且知往往会被大盗所利用,所谓“盗亦有道”便是如此。

68、"非法不足以治国,非仁不足以安民。"——《韩非子·难一》

69、大争之世,争于实力!

70、人生所能有的成就有三;学问、事功、道德,即古人所谓立言、立功、立德。而所以成功的要素亦有三;才、命、力,即天资、命运、努力。学问的成就需要才的成分大,事功的成就需要命运的成分大,道德的成就需要努力的成分大。

71、大凡于生活无阻碍的人,都不问为什么生活,有些人对于生活发生了问题,发生了悲观,他的生活达不到目的,他才要问;人为什么生活?这就可以证明“人就是为生活而生活”的了。

72、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避匹夫。——战国末期思想家韩非《韩非子·有度》译文:施加刑罚不回护大臣,施以奖励不忽略平民。

73、飓风过岗,伏草惟存。天之将明,其黑尤。

74、见而不见,闻而不闻,知而不知。——战国末期思想家韩非《韩非子·主道》译文:看见就好像没看见,听到好像没听到,知道好像不知道。

75、中国的儒家,并不注重为知识而求知识,主要的在求理想的生活。求理想生活,是中国哲学的主流,也是儒家哲学精神所在。

76、烈士不朽,忠魂不灭.

77、小利,大利之残也;小忠,大忠之贼也。秦吕不韦《吕氏春秋·权勋》

78、恶,人之本性,因人性有恶,才有法度,天下人生而好利,才有财富土地之争夺;生而贪欲,才有盗贼暴力与杀戮;生而有奢望,才有声色犬马。人性之恶,必以律法而后正,以法治防范恶欲,以法治疏导人性,人性才能向善有序。

79、人主无威而重在左右。(君主维修丧失转而要仰仗臣下了)

80、自胜谓之强。(能够战胜自我的人才是强者)

81、首先来看第一个,在上一篇《·胠箧》里面,庄子提出了著名的“圣人不死,大盗不止”,圣人和大盗都是庄子明确反对的,圣人因为有为,而圣人的出现,又不可避免地导致盗贼的出现。

82、制在己曰重,不离位曰静。重则能使轻,静则能使躁。

83、人生之真相,即是具体的人生。

84、文繁则质衰,末盛则本亏。——《盐铁论·本议》

85、爱别人就是一种个人保险或,它是会得到偿还的。可是绝大多数人都很近视,看不出这种长期的价值。——冯友兰

86、4、学哲学的目的,是使人作为人能够成为人,而不是成为某种人。其他的学习是使人能够成为某种人,即有一定职业的人。----《中国哲学简史》

上一篇上一篇:优选法家名言100句及解释【190句】

下一篇下一篇:没有了